2001年7月7日 星期六

那一年的夏天在西藏(三): 用身體丈量土地

那一夜,我聽了一宿梵唱,不為參悟,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;
那一天,我閉目在經殿香霧中,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;
那一月,我搖動所有的經筒,不為超度,只為觸摸你的指尖;
那一年,磕長頭匍匐在山路,不為覲見,只為貼著你的溫暖;
那一世,轉山轉水轉佛塔,不為修來世,只為途中與你相見。

~ 倉央嘉錯 ~

藏傳佛教很重視輪迴,來到西藏,「轉」這個動作早已深入當地人生活中轉手上的經筒、轉寺廟內的經筒、轉大昭寺、轉八廓街 …..

沿新藏公路入藏,阿里便是在西藏的第一站,那裡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,目的多是為了去看岡仁波齊,一座被稱為世界中心,最偉大的神山。或者不應該說去「看」,他們許多都是計劃著去朝聖,去膜拜此山的,而「轉山」是最好的膜拜方式。翻查手中簡單的資料,岡仁波齊海拔6630米,轉山一圈是56公里,在4500米和5500米海拔行走,一般三天兩夜可完成,如果是以五體投地的跪拜方式,則要長達十至十五天。當地人說,順時針轉一圈就可消除這一世的罪孽,轉十圈可以免五百世輪迴之苦,轉山一百圈就可以成佛升天。我不覺得自己有甚麼深大的罪需要去洗脫,但卻想一睹神山面貌,體驗轉山滋味,於是還未曾轉過經筒、佛塔,像是速成班,就直接去轉山了。

司機知道我們要去轉山的計劃後,擔心我們四個(他心目中的)娃兒只顧著玩,沒考慮高海拔的危險,一路上勸勉我們放棄,還告訴我們許多遊人在轉山途中發生意外(甚至身亡)的事跡。但我們心意已決,無奈的老好人司機買了十幾個大餅給我們路上吃,叮嚀著如果有甚麼不舒服要立刻回頭,不能逞強。帶著司機的祝福和簡陋的地圖(從書上影印下來的),我們開始了三天兩夜的轉山路。

第一天
這是唯一一次看見神山的正面,往後一直到離開,山頭都白霧籠罩,無緣再見。
途中遇到兩位以五體投地轉山的婦女,一磕頭一步路,真正用身體丈量土地,是當地藏民對神山最崇敬的膜拜。聽我們說想拍張相片,刻意要以神山為背景。她們離開原來的磕首步道時,放下一石頭,相拍完,回到石頭為記的位置,繼續前進。只是這樣的小動作,反映了她們的虔誠,令我們感動了好久。


轉山初段是平坦的河谷,輕鬆易行,令人心情愉快。來到一河邊,見山腰有座寺廟,簡陋路線圖沒有指示是否要上山,正猶豫著,前面行走的日本浪人上了山,我們便也就跟著上去。後來才發現,這廟在路線外,上來了還得下山回到原點前進,但既然辛苦上來,就參觀休息會兒。

廟裡住了位喇嘛和小朋友,喇嘛很友善,請我們喝酥油茶,還示範做酥油茶的過程。臨別,拍了張相留念,送了隻原子筆和筆計本給小朋友做禮物。 
來到預定的住宿處,才下午三點多,但前面是整段路的最高處海拔5500的山口,還是儲足體力,明早一鼓作氣上山去。這個住宿點其實只是簡陋的帳幕,可以清楚看見神山的後面。一路上來,天氣晴朗,晚上卻下起雨來,氣溫在這高原驟降。蓋著重沉沉的綿被,只願一覺到天亮,誰也不想在這刺骨的寒夜到荒地去上廁所。

第二天 
下了一晚雨,聚合了一條小河流。天色依然灰暗,厚厚的雲霧聚於山頭,也好,涼涼地,走起來沒那麼辛苦。

終於上到了是次行程的最高點:5500米。拿出身上所有的零食、餅干和奧得利(聽說可以舒解高山反應,應該是葡萄糖飲料,司機買給我們的),好好慶祝一下。就在我們開懷暢飲時,一位藏民問我們是否香港來的,正懷疑是否我們的衣著打扮出賣了我們的身份,那西藏大叔告知,原來是我們的司機請他轉告我們要一路小心,明天他會開車到車能到最接近的轉山路上來接我們。山上風大,但大叔的話讓我們的心暖了好久... 原來,在山腳下的司機遇到每一個要轉山的藏人,都請他們帶話給我們這四個香港小娃兒...司機在山下一直擔心著我們呀...


也許是昨晚的雨蓄成這一池水,彷彿是一個小小的湖泊。 

都說高原天氣多變,才一會兒,藍天乍現,又是暖和的好天氣了。攀越了5500米,挑戰還未結束,沒想到會遇這一片冰雪之地。

入藏後,雪山雪景看多了,也不再大驚小怪。但七月盛夏,在雪地上走,仍然是別有滋味,不過,冰雪濕滑,不容易走。


走過冰天雪地,轉眼又來到繁花似錦,難怪有人說,轉山一次,體會四季。
高原的天氣再次向我們展示它的變化多端,才正輕鬆地於河谷行進,愉快地欣賞著四處的花兒,飄來一些雲,說時遲那時快,無情的冰雹霎時間降下。
在四野荒地,我們既無傘,也無避雨處,然而,冰雹打在身上又痛又冷。見河對岸有帳幕,本想渡河避雨,在大雨中河水急脹,我們四人手牽手,走至河中,水已淹至我大腿;水流極快,在水中站都站不穩,為了安全,連忙撤返。天無絕人之路,突然發現不遠處有一大石,趕緊跑到石下躲這場突然而來的壞天氣。全身濕透的我們,瑟縮在一起,脫了鞋襪,雙腳慘白,用暖水瓶的熱水濕了毛巾敷著,好一會兒才恢復知覺。這場冰雹足足下了一個多小時。
雨來得快也去得快,雨停天就放晴,藍天重現,彷彿之前我們遇到的只是一場惡夢。 
在太陽下,衣服很快又乾了,頭卻無名地痛著,也許是受了涼的緣故。先前還以為步程快,我們可於今天完成轉山,淋了一場雨,大家都想休息,反正也沒要趕時間,預算中也是要走三天的。

這間小石屋是方圓十里唯一可見建築物,跟據地圖,山腰應該有寺廟供轉山遊人住宿,但累極又頭痛的我們已放棄尋廟,見這石屋也算乾淨,就此留下。

看成堆的食物,我們笑稱,這石屋的主人可以說是「富甲一方」。大餅吃得有點厭了,向主人買了杯麵和午餐肉罐頭,在這山間,平常不屑吃的東西,竟有如人間美味。
主人很細心,知道我們淋了雨,將屋內的火爐生起火,讓我們暖身。除了我們,那日本浪人也在此休息,但他腳程快,在下冰雹前來到,躲開了那場雨。

第三天

天氣看起來依然不穩定,但昨晚睡得好 (比睡帳幕暖多了),加上只剩數小時的步程,眼見即將完成整個轉山,大家都心情愉快。

一路上,瑪尼堆 (寫上經文的石堆)和枆牛這藏區的最明顯記號從未消失。

轉過一個山頭,看見司機向我們走來,有與親人重逢的喜悅。見我們個個精神斗擻,司機也很欣慰呢!司機還買了油條和奧德利,說不知道我們何時走出來,一早就在此等,油條都冷了。但我們還是感受到這愛心油條的美味和關懷呀!

三日兩夜,不算長,也不算辛苦 (除了被冰雹打時),體會了四季風景,也感受到人情溫暖。這次的轉山之行,豐富了見識,也成了往後最難忘的回憶之一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